English

计算机图书为谁而写

1998-12-1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近十年来,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带来了计算机图书的大普及。现在你到书店,无论是新华书店、外文书店、科技书店还是非科技书店,甚至一些小书店到处都在卖计算机图书。在降价书市,乃至清华大学南门、北航北门、人大图书馆门厅的地摊,以及一些大学内临时的售书活动,也都有大量的计算机图书。至于出版计算机图书的出版社,除了原有的电子、清华、人民邮电、北航外,几乎所有的科技出版社和综合出版社都在出版计算机图书。机械工业等老牌出版社更是凭借雄厚的实力,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出版了一大批计算机图书,成为计算机图书市场上前四强。最近,北京又有一家老牌的大出版社要有“大动作”,很可能将成为五强之一。

应当承认,近十几年来,随着个人计算机从8088,80286,386,486,586到pentium II这一过程的进步,我国计算机教育与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计算机人才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,对计算机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诱人的发展机遇,对计算机图书的需求也有了惊人的需求。很多科技出版社把出版计算机图书作为自己的重头,出版了大量的计算机图书。这些计算机图书对计算机的普及与提高无疑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,但是也应看到计算机图书中也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——几多几少。

普及的多,提高的少;差错多的多,编校质量高的少;制造的多,编写的少;用处不大的多,实用性强的少;等等。如果归结成一句话,那就是平平者多,优秀者少。

这是不是有点打击一大片呢?不是。这是个不争的事实。许多读者想买到一本好用的书并不容易。读者购买计算机图书大致有两种情况,一是入门,二是提高。大量的入门书可能并不能解决入门问题,尤其是对于学习或从事社会科学的读者,他们普遍反映看不懂。而对于那些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,一般问题他们自己就能解决,而真遇到什么问题去到书中找答案的话,往往是空手而归。

究其原因,恐怕与出版社及其作者有关。出版社为了“大赶快上”,只求数量多,对市场进行地毯式轰炸,先出他一大批占领市场,至于质量如何以后再说。作者写好一本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,笔者作为作者深有体会。但“制造”图书却容易得多,一个题目,几个人每人一两章,最后一合成就出来了。内容基本是软件的说明书或者是该软件的测试版,正式版还未上市,书已经出版或只等付印了。这样的书,质量能有保证吗?唯一的“优点”是快。由于“快”,许多计算机图书的编者自己也没怎么使用过该软件,其中不少人也不是该书所介绍的软件的使用者,更不是使用该软件的行家里手,这样他们也实在不可能写出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,该书的实用性肯定要大打折扣。

笔者本学文科,接触计算机稍早一些,获益匪浅,但进步不大。也多次遇到问题去看书而解决不了问题,还得自己摸索。初次使角EXCEL时,遇到了点问题不知怎么去做,去查讲EXCEL的书,不客气地说,没解决问题。后来还是凭过去使用LOTUS1-2-3的经验,解决了问题。

计算机图书的编校质量也是不敢恭维。一些很有名气的出版社,计算机图书的编校质量明显不如他们原来的看家图书的编校质量。据说有的出版社连三审也名存实亡了。编辑不看稿子,更不用“加工”了,对编者拿来的软盘,基本不看就出书。本来我还不信,后来,一个朋友告诉我,他给某大出版社写了一本书,交了软盘,不几天把清样给寄了回来,说你再看一下就准备付印了,这位朋友仔细看后发现他的稿子一字未动。他们这样信任编者我真羡慕。我的这个朋友的稿子本身质量是不错的。而那些编校质量差的书,是不是也这样就顺利过去了呢?我平时也要看一些计算机图书,而且有幸检查几本计算机图书的编校质量,我真担心有的出版社最终会砸了自己的牌子。

有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图书在低层次上进行着简单的重复和“克隆”,不仅造成图书质量的滑坡,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。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问世、一个新软件的开发成功,都会在计算机图书市场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波澜。大家一哄而上,“克隆”出一大批用处不一定很大的书,使得读者不知买那一本才好。许多书到了读者手里,根本就没翻完就到了收废品的手里,然后又出现在大学门口附近的地摊上。

笔者认为,有能力抢先出版“新版本”的图书固然好,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去做。而是应把功夫下在图书的实用性上。要求每本书中都要有作者自己的创作、自己的心得,所写的程序必须能走得通,读者可以学着使用。在真正意义的普及和提高上开发一批选题。普及的对象是那些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读者;提高的对象则是那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读者。避免出版那些供外行看热闹,内行不需要的垃圾书。

以两本书为例,一本叫做《AutoCAD RI4 for Windows实用教程》,一本叫做《掌握与精通Matlab》。这两本书的突出特色就是,作者是这方面的高手,在书中写进了自己已经弄懂并已熟练使用的东西,并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,甚至把原代码也收入书中,这样的书非常有用,读者可学可用,比那些基本按照说明书“编”的图书不知强多少倍。当然,这类书的组稿、写作都有一定难度,需要这类书的读者面也小一些,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小规模的出版社来说,我们为繁荣计算机图书市场作出了我们的贡献,因为这些书是难以“克隆”的。

再过一年就是21世纪了,我们希望通过和大家共同研讨、交流经验、集思广益、博采众长、共同发展,把一个高效、有序、积极的中国计算机图书出版体系带入21世纪,共同开创我国计算机技术普及、提高工作的新局面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